第二日。

    新鲜的《长安日报》出炉了,从新闻寺印刷好之后,便是由专门人员,分发到长安各处。

    经过这短短时间的适应,新闻寺的第一批官员,已经对新闻工作有所理解,并且熟练运用和掌握。

    新闻摊点也比较多,为了贯彻之前赵尘所说的话,在长安的新闻摊点,一共有足足三十多个,覆盖了整个长安。

    某处酒楼前,新闻摊点已经摆了起来。

    路过的百姓见到新出来的报纸,不由说道:“来一份。”

    随后,扔出两枚铜钱。

    两枚铜钱对普通百姓而言,真不贵。

    拿了报纸,便是开始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整个《长安日报》,已经是对版面做了划分,比如说第一版,就是大唐或朝廷发生的最为重要的事情,而今天的事情,赫然就是朝堂之上的殿试环节。

    第一版,直接就是将赵尘与卢承他们比试的内容,给还原了出来。

    看着报纸上的内容,这百姓津津有味:“没想到朝廷还这么有趣,那个赵尘真厉害。”

    并不仅仅是这个百姓,某处酒楼里,一个百姓兴奋说道:“今日的长安日报,有谁识字,来念念。”

    有能识文断字的书生站了起来,开始念。

    很快,就是到赵尘的环节,当念到那首诗的时候,所有人,都是一阵惊叹。

    “好一个朝如青丝暮成雪,这首诗太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,这首诗还写到了程咬金,太神了。”

    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,这个赵先生,这文才,莫不是文曲星下凡不成。”

    酒楼里的其余人都听得津津有味,虽然他们写不出来,但基本的欣赏能力还是有的,而且那念报的书生,念一番,也是赞叹一番,还讲解一下意思。

    酒楼里聚了很多人,老板的生意也好,而且目前的酒楼,还有许多没有散去的士子。

    这些没考上的士子,有的也是紧锁眉头,有的则是准备收拾行囊回去,等来年再战。

    但是,没有几个士子是真的愿意回去,因为路途遥远,回去的盘缠也不一定够。

    一些士子坐了下来,小二上来,笑道:“公子,今日的《长安日报》,要不要来一份。”

    “来一份吧。”

    小二拿出了一份长安日报,售价也是两个铜板,除了摊点之外,这些客栈也是被新闻寺给联络打通,售卖这些报纸,一份客栈就能获利一个铜板。

    这些士子打开报纸,头版上就是“殿试:状元郎文才惊世人”,下面的小标题是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。

    这些士子看了起来,等看完之后,也是一个个脸有惊容。

    “这赵尘才华,如此恐怖?”

    “看来这状元之位,的确非他莫属啊。”

    那首诗,还有对联,也是让不少士子惊叹,尤其是那个烟锁池塘柳,让不少士子也在琢磨,可是琢磨之后,无一人能对出来。

    第二个版面,又是对卢承等人的采访,他们都表达了对赵尘的心服口服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对赵尘的采访,而赵尘的话语,让不少人一阵愕然。

    “什么意思,这位赵先生,还要招农民和士子?”

    那些围在书生旁边的普通百姓,也是问道:“他招农民做什么呢?”

    那书生看了一眼报纸:“这上面有写,说是赵先生乃大唐驸马,食邑三千,目前的分封地,在西郊,所以赵先生想要招人。”

    一些普通百姓,都是心思动了,最近他们的生活也不好过啊,如果能投靠一个好的地主,得到土地,也能吃上饭了,指不定今年结束的时候,手里还能有一些盈余。

    “那这上面,有没有说,我们能分到多少粮食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百姓最关心的。”

    那书生又是看了,然后看到第三版,这新出来的版面上,全是赵尘的招人信息。

    “有,这上面说了,第一年也就是今年,按照产量来的,只收取产量的十分之一,剩余的全归自己;第二年,收取产量的十分之二,剩余的全归自己,其余税收,除了需要缴纳的户税和义仓税之外,没有其余要缴纳的。”

    户税和义仓税,是唐朝时期需要缴纳的税收。

    户税,是按户征收,根据家里的好田、差田,按产值估算一个总数,然后按照这个总数决定纳税的等级。

    李世民在前不久,刚刚下过令,敕天下户立三等,未尽升降,置为九等,意思就是说,这个户税,改为按九等征税。具体税值,从四千文到五百文左右。

    第二个税,是义仓税,这个从春秋时期就有了,相当于国家的储备物资,粮食丰收,粮价下跌,国家按保底价收购进来存着;歉收的时候,粮价上涨,国家再按保底价卖给大家,起到一个调节粮价、救济饥荒的作用。

    而义仓税,则是每亩纳两升。

    听到这书生所说,周围的一些百姓,都是心动。

    而书生还在继续说道:“另外,若庄中需要做工,也会给付工钱,种植的农作物粮食,庄内会分发,会教育各种种植方法,保证每一名农户,都能吃上肉。”

    哗!

    四周的百姓有些哗然了。
>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